首页 - 正文

我校成功举办2006ACM/ICPC亚洲预赛

创建时间:  2006/11/23  唐黎平   浏览次数:   

    2006年11月22日,在上海大学举行了第31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上海赛区预赛,清华大学获得上海赛区冠军。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简称ACM/ICPC)是由国际计算机学界著名的ACM学会(Association for Computer Machinery)主办,旨在展示与提高大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大赛起始于1970年,现已举办了30届,是一项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充分展示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水平的国际性赛事,被誉为计算机界的奥林匹克竞赛,它所颁发的获奖证书在计算机界炙手可热,成为进入著名IT行业公司的通行证。
    ACM/ICPC分为地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上海作为赛区之一,与亚洲其他赛区分别承办亚洲区预赛。地区预赛每年举办一届,它将为来年初举办的全球决赛选拔本地区优秀参赛队。决赛中的优胜队可获得丰厚奖学金及业界的青睐。    
    ACM/ICPC赛事是目前国内所承办的唯—一项具有国际影响的计算机竞赛。上海大学曾连续六次承办了该项赛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组委会总部的首肯。在前几届的基础上,本届比赛又有新的突破,一是参赛规模扩大,共有来自大陆及台湾地区的71所高校组成的110支参赛队,480余人齐聚上海参赛;二是参赛队伍质量不断提高,清华、北大、中国人大、复旦、上海交大、南大、中山大学、哈工大等著名高校均有备而来,志在必得。因此本届上海赛区的比赛是历史上参赛规模最广、参赛队质量最高的一届。
    11月21日上午9时,在上海大学校本部大礼堂举行了隆重的开赛仪式。22日上午10时整,在上海大学校本部体育馆正式进行比赛,100多支参赛队投入到长达5小时的紧张比赛中。
    比赛三人一队,共要在计算机上编程解决10道题目。需要选手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依照国际惯例,赛题用英语书写,这就要求选手不仅有优秀的计算机编程能力,而且要有良好的英语阅读水准。比赛比的是选手们的综合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体现了时代对于21世纪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要求,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按照规定,各队每做出一道题,就通过网络传至裁判处,待被认定为正确后就在该队台前升起一个与该题文字颜色相配的气球。各个参赛队不甘落后,比赛渐趋白热化但又有条不紊。
    此外,本次比赛还有芜湖一中等中学生代表队及微软中国工程院代表列席参赛,列席队员们表现不俗,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充分显示了此次竞赛的广泛的参与度和关注度。
    晚上 17;30时,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预赛上海赛区竞赛举行颁奖仪式暨闭幕式(美国计算机学会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委员会亚洲区主席黄金雄博士,上海大学副校长吴松教授出席了闭幕式并为优胜队颁了奖》)
    比赛虽已落下帷幕,但作为未来社会重要建设者的大学生们以及他们在计算机领域创造性的表现,必将对社会文明进步带来促进。诸多国内著名学府的学子来到上海参加ACM/ICPC亚洲赛区比赛,他们进行了技术的交流并缔结了深厚的友谊。
    IBM作为ACM/ICPC全球赞助商,已是连续十届支持中国大陆的此项赛事。今年此项赛事同时也得到了来自业界著名的SUN Micro Systems公司、社会各界(上海市电信有限公司、卡巴斯基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上大海润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上海大学HP联合实验室、上海上大久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都给予了本次比赛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其意义已远远超出竞赛本身。

 

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2006.11.23


上一条:三月份信息办工作会议纪要

下一条:上海大学全校无线网络覆盖建设项目报道